作者:時間:2025-05-05
2025年4月27日,財政部會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氣候(試行)(征求意見稿)》,標志著我國在建立系統化、制度化的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機制方面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該準則的發布不僅體現了我國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政策導向,也進一步明確了企業在氣候治理中的責任與義務。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議題之一,關乎生態安全、能源結構轉型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當前,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與轉型風險不斷加劇,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關鍵主體,亟需在戰略層面識別氣候相關風險與機遇,提升氣候韌性與適應能力。京能清潔能源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將氣候議題作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縱深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持續強化氣候治理能力,推動氣候因素全面融入公司戰略規劃、風險管理與生產經營之中。
為系統識別并妥善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與轉型機遇,京能清潔能源在開展氣候情景分析時,充分考慮所在能源行業的運行特性、待評估風險類型、公司業務的地理覆蓋范圍及評估時間尺度等多維因素,綜合分析情景來源的科學依據、核心假設、模型內置參數及其與公司業務的適配性,最終選取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代表性濃度路徑(RCPs)2.6與8.5情境開展情景建模與風險評估。通過在低排放與高排放場景下對公司業務所面臨的物理風險與轉型風險進行系統識別,進一步明確未來在政策、市場、技術、聲譽等方面可能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在此基礎上,京能清潔能源不斷優化氣候戰略布局,將氣候變化全面納入整體ESG風險管理框架,制定了標準化的氣候風險識別、評估和管理制度與流程。公司董事會總體把控和監察氣候相關風險管理的情況,下設戰略委員會負責識別與評估氣候相關風險,持續更新風險清單與排序,構建氣候風險管理體系,公司各部門重點關注與自身業務相關的氣候風險,落實專人負責日常監測、評估與響應,確保管理措施在組織內部高效落地。各下屬公司與公司各部門進行垂直溝通和管理,因地制宜細化氣候風險管理制度,強化關鍵業務環節的氣候風險應變能力和韌性。
針對氣候相關的急性實體風險,京能清潔能源構建了氣象災害突發事件預警流程與氣象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流程的雙重保障機制,確保在面臨突發極端天氣事件時能夠快速預判、科學調度、有效處置,最大限度地降低氣候變化對人員安全、設施運行及能源保障帶來的不利影響,保障公司生產運營穩定與服務連續性。
同時,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部署,搶抓綠色低碳轉型窗口期,京能清潔能源持續深化綠色發展路徑,聚焦“綠電進京”重點工程攻堅克難,推動重大項目高效落地。2024年,公司圓滿完成全國首個跨省區特高壓通道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綠電交易項目,成功實現“綠電送首都”,標志著京能清潔能源在跨區域資源優化配置與綠色能源供應保障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該項目每年可向北京輸送約26.4億度清潔電力,可節約80萬噸標煤,有效推動錫林郭勒盟地區新能源綠電消納能力提升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首都綠色電力消費水平,強化公司服務首都清潔能源發展與綠色能源供給保障能力。
此外,京能清潔能源持續拓展綠色金融工具的創新應用,2024年成功推進第三期國補ABS發行工作,基礎資產再度獲得交易所“碳中和”認證,彰顯了公司綠色資產質量與可持續發展潛力,在實現高效盤活應收補貼資產、控杠桿、壓降“兩金”等財務優化目標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專業影響力與綠色發展品牌價值,為建設現代能源體系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氣候變化治理已成為全球共識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命題。京能清潔能源堅持戰略引領與制度建設協同推進,持續提升氣候治理的系統性與專業化水平,依托科學的分析路徑與數據支撐,強化風險識別與戰略部署,以高質量的綠色項目和多元化綠色金融工具不斷增強綠色發展動能。未來,公司將繼續深化ESG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可持續競爭優勢,為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