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間:2025-03-27
2025年3月,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年度工作任務與發展方向。報告強調持續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繼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在“雙碳”目標和糧食安全戰略的雙重驅動下,清潔能源不斷探索可持續發展與農業生產融合的創新模式。公司通過建設“農光互補”項目,一方面促進能源低碳綠色轉型,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另一方面有效提升農業效益,助推“三農”發展。同時,公司積極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包括目標2“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與目標7“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以綠色能源賦能農業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可持續目標達成。
“農光互補”項目是通過在農業用地上方架設光伏電池板,實現清潔能源生產與農業種植的雙重價值提升。在能源與環境方面,“農光互補”項目能夠大規模利用光能資源,助力提升清潔能源發電能力。在農業生產方面,搭設光伏板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調節農業小氣候,為作物提供更適宜的生長環境,增強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這種模式有效提高了光能、土地、清潔灌溉用水的復合利用率,提高清潔能源產能的同時,提升糧食供應的穩定性,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為農民帶來長期可持續收入。
以京能清潔能源華南分公司廣東省東源縣駱湖鎮100MW光伏項目為例,該項目針對土地澇洼導致農作物收成不高的問題,科學選擇適宜的農作物品種與光伏系統相結合,配套精準育種、優化種植模式及現代化管理機制,實現“板上光伏發電、板下種植農作物”的高效協同發展。通過合理布局光伏陣列,確保農作物在光伏板下仍能獲得充足的散射光,同時借助水稻田的濕環境可保持光伏板的溫度,提升發電效率。此外,該模式還能減少農田水分蒸發,節約水資源,真正實現光伏與農業生產的互促共贏。項目投產后年發電量達到0.86億度,相當于節約標煤2.8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3萬噸,同時稻谷產量也迎來豐收,達成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優化。該項目的成功實踐,為農光互補模式的推廣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助力農業現代化和能源綠色轉型的深度融合。
稻香遍田野,豐盈心頭悅。京能清潔能源始終高標準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立足于主責主業,不懈探索與追求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通過深度融合光伏發電與生態農業,公司不僅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效率,還助力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向可持續方向邁進。未來,公司將繼續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拓展可再生能源在多元領域的創新應用,助力國家“雙碳”目標落實,為構建清潔、高效、協調發展的能源體系貢獻更大力量。